您目前所在位置:中國 北京
高中老師剛好要帶學妹到北京參訪,一位好友也在北京工作,我正是考完試不知前途在哪的米蟲,決定到古都體會一下歷史感。
去了兩個比較冷門的點,白雲觀與大觀園。就我媽的說法,這兩個地方在十幾年前是熱門景點,不過現在時過境遷。
我反而覺得慶幸,可以悠閒自在的逛逛景點,不用人擠人好像在打仗一樣。
白雲觀雖然遊客不多,但是當地居民進行參拜的人數不少,聽說這邊求生子很靈驗。
不過我們只是來進行學術探訪的,這也是我第一次進道教的觀裡,感覺很特別,裡面真的有道士喔!
再來去的是大觀園,也就是仿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所建造出來的園林建築。
說真的我有點失望,因為品質並沒有那麼精美,一貫的有皮無骨,還有可怕的假人在屋子裡面。
不過能弄個這麼大的園子出來,植物的栽種也還算用心,對於附近居民來說也是一個休閒的好去處,雖然票價也不便宜就是。
到北京不得不去的幾個地方:頤和園、圓明園、長城與故宮,我當然都去了XD
頤和園對我來說好大好空好沒感覺,人多的地方像市場,還有許多當地居民會在那邊練唱吊嗓。
有鑑於我在白雲觀和大觀園的體驗,我決定要往人比較少的地方走,結果就看到雜物堆積的景象。真的是非常的無言。
仿蘇州水鄉的蘇州街,一間間的都是店鋪,但是風景不錯。
只是每個地方的景色都有它的地理背景,刻意仿製只得其形,不得其神。
我在這裡吃中餐,花了我約三百六十元台幣,不意外的不好吃,我點了炸醬麵、湯圓還有一個甜點,沒有一個能吃完。
不過以「體驗」的角度來看,要在這種地方吃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算是花錢花在附加價值上吧!
相比之下圓明園就得我心多了,大概是因為人比較少。整個園子有一種安靜的肅穆感。
雖然和頤和園比起來,圓明園現代修復的部份多很多,但感覺整體的規劃比較用心與完整,所以反而比較吸引我。
不過圓明園真的是太大了,我大概在閉園前兩個小時到的,為了爭取時間,一路往園底的大水法走。
路上看到不錯的風景,拿起相機一拍,馬上吸引了其他民眾的注意力,彷彿他們突然發現原來這邊有東西好拍照。
看到遺跡,心中的民族情懷很不爭氣的湧了上來。
不過看一下介紹,才知道原來圓明園的破壞不只是英法聯軍,之後因為八國聯軍入北京,城內呈現無秩序狀態,
許多民眾也進入圓明園進行掠奪。還有北洋政府的「使用」,造就了現在的圓明園樣貌。
我還是感到很驚訝,當人看到美的事物竟然會有那麼巨大的破壞之心,而不會想要保存它。
這個問題,與國家或民族無關,跟人性有關。
我喜歡圓明園的一點也是因為這個園區有保存被破壞後的樣子,而不是一味的修復到它的鼎盛時期,
是有把這個園子經歷的歷史都留給它自己來述說。
走到大水法,聽到別的旅遊團導遊要大家把相機交出來拍照,因為如果沒拍這張就別跟別人說你有到過圓明園。
我沒有導遊、也沒有旅伴,於是就默默的拿出我的相機,拍了一張。
那天天氣沒有很好,我到的時候也已經是黃昏,但這種昏沉不明的灰暗感,反而更能突顯我當時的心情。
長城我是跟團去的,爬的是聽說修復得最好的居庸關。
不過首先在廁所就經歷了震撼教育,或說異文化體驗。
原本我應該也只是會等人群擠完後再去上廁所,但因為跟學妹們一起,於是就幫她們維護權利,
開始和各省鄉親進行卡位戰。
但說真的,不過就是廁所嘛...有必要像打仗一樣嗎?
雖然這段長城修復得最好,但是本人體力不支,爬到一半就受不了了,頭昏眼花來著。
不過能看到的風景已經是非常壯觀,很難想像從前的士兵是怎麼在這邊保家衛國的。
經過前幾次的旅遊經驗,我其實沒有很想去故宮...但又覺得都到了北京不去故宮真的說不太過去,於是還是去了。
還沒進去就知道,與其說是來看古蹟,不如說是來看各國觀光客。
還挺妙的是,萬歲從前是用來稱呼皇帝或是祝賀皇帝的,共產主義基本上是打破傳統的,
但在中國式的共產主義制度下,一切融合得十分完美。
更別說故宮是傳統封建制度多大的象徵,而城門上卻掛著除四舊的毛澤東畫像。
走沒多久我就決定往人少的地方走。想想這段路曾經有多少太監、宮女、朝臣、嬪妃走過,又多少人看過這外面的世界。
北京曾經是一個充滿湖泊的城市,但現在卻變得十分乾旱。但是護城河還是有保存的必要性,不管是風水或是救災功能看來都是如此。
走完了幾個大的觀光點,和朋友去了比較小的景點─南鑼鼓巷。
如果用台北市的區域來做比喻的話,這邊像是永康街或中山站那邊的感覺。
比較有藝術人文感,也比較有生活感,不像前面那些古蹟的空間讓人感到沉重疏離。
不過它依然是觀光點,賣的東西不便宜,所以逛逛就好。
再來去的是北京火紅的新藝術開發園區─七九八。
再用台北市的區域來比喻,就是超大型的華山藝文中心吧!
還挺妙的是,在坐遊園車時剛好看到兩個外國人騎著蓋世太保的那種舊式摩托車,
發現我在拍他們,還很和善的比了V,真是讓我感到歡喜。
在此之前我已經不知道拍到了多少顆人頭,整個無視於我的存在...
有個笑話(姑且稱之)是說,你在中國大陸如果看不出來誰是當地人誰是外國人,
你看他會不會在別人拍照時停下腳步就能判定了。
園區很大,我跟朋友沒有全部逛完,但看到的比較多的是中國大陸藝術家的作品。
我還是比較期許他們能有更大的格局看待藝術這件事情。
玩弄品味舊概念是一種藝術的方式,但我更加期待看到的是新東西。
說真的這趟北京之旅我並不是非常愉快,當然有好友的陪伴去哪都好玩,不過整個城市給我的感覺不是很舒服。
路上的線條都是直的,很像是用尺劃出來的。人擠人的程度真的讓我覺得連呼吸都很費力氣。
不過可能也是因為我是一個沒錢的自助旅行者,所以才能體會到這種生活的方式。
我會再去北京玩嗎?除非我朋友出飛機票又讓我白吃白住吧!